天幕之下的人听着李世民的解说,有些人或有所得,有些人则是沉思,有些人看个热闹,有些人满是赞同。
最后郭子仪利用地形伏击将史思明一群人剿灭,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了。
城中,李世民和中老年李隆基等人接见了颜杲卿。
在原有的历史上,他组织唐军和义军拦截叛军,最终求援不成,被安禄山割下舌头并且凌迟处死。
颜真卿听到颜杲卿一家被杀害的消息之后,在悲愤当中写下《祭侄文稿》。
现在朱清谷满城的人脸上胜利的雀跃,还有颜杲卿幸不辱命的神情,觉得就算是这个时空以后没有《祭侄文稿》也是一件好事。
安禄山和史思明,这两个安史之乱当中最大的不确定点除了,但也还有一些埋雷的事情。
自然也是要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掉。
那些响应安禄山的将领、番兵,还有这件事情当中又蠢又坏的宦官,也都要按册索骥,一一处死。
而杨家人又要怎么处理,李世民暂时没有空管,他还要带着兵去平叛。
后来朱清谷才知道中年李隆基将杨国忠处死,而杨家人统统一杯鸩酒送上了天,动作之狠辣果决。
知道杨玉环去了的时候,老年李隆基还讷讷道,“玉环不该死的啊……”
中年李隆基居高临下的看着他,有一丝丝的冷笑,“你果真爱她?不过就是贪图颜色罢了,朕去之时,她已经解脱去了,你以为她是替谁而死?”
最后老年李隆基则是被幽居在宫禁当中,终日不得出,陪在他身边的大概只有他的忠仆高力士了。
老年高力士则是深深的朝着中年李隆基拜谢了一番,然后脚步跟着颓丧的老李隆基前去了。
他自然高兴能够见到年轻英武的帝王,但他也知道老李隆基的身边只有自己了。
群臣上朝之时,文武百官看着那龙椅之上略显年轻的帝王,神情有些复杂。
“拜见太宗陛下,拜见高宗陛下,拜见陛下,拜见衡山郡王,濮王殿下。”
上面就三张龙椅,而且以李世民为尊,而李承乾和李泰皆立于陛下,朝着上面的李治挤眉弄眼的。
其实他们想,现在也可以坐上这个位置了。
不过他们自己都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,尤其是这一次出来,跟在李世民身边学到了许多,更是觉得现在的自己还不足以承担这个重任。
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让中年李隆基来。
在这里还有一些动乱需要平息,动乱平息之后的国策要如何运行,用哪些人,怎么用?
这些中年李隆基好歹有治国经验,加上李隆基在此朝的余威未消失,许多人才在中年李隆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冒尖了。
中年李隆基自然更加得心应手一点。
至于后面应当如何,需要从长计议。
文武百官皆跪拜于地。
“起。”
诸臣便是起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