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他得到的利益最大,就算不是他,就算他不知情,也是他背后的人弄出来的。」
「就像天启帝与崇祯帝一样。」
「然后再说说赵恒。」
「储君之位,按照顺序,自然而然也就落到赵恒头上了。」
「伴随着身体每况愈下,赵光义就询问寇准,应该立谁为储君。」
「寇准不想说,认为这事涉及皇家,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应该议论的。」
「然后赵光义就说赵恒。」
「寇准表示赞成。」
「到不是寇准认同赵桓,其实不管赵光义说谁,他都赞成。」
「于是乎,赵恒就在994年,也就是淳化五年九月的时候,就当上了开封府尹。」
「赵恒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办起事来很用心,赵光义看了都说好!」
「第二年,也就是995年的时候,赵桓,终于被立为皇太子,打破了五代十国以来,不立太子的潜规则。」
「因为赵恒是这麽多年来第一个太子。」
「赵光义就格外的上心,总感觉自己的权柄被人窃走了一样。」
「当他听到民间称赵恒为『少年天子』『真社稷之主』的时候,他就不高兴了,觉得,百姓只知道有太子,而不知道有他这个天子!」
「他开始对赵恒不爽了。」
「到了第二年,又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旱灾,需要减税。」
「有人就上疏弹劾赵恒,说赵恒夸大灾情,有意收买人心。」
「赵光义很重视,于是马上下令调查。」
「虽说此事属实,赵恒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。」
「但这也让赵恒看清楚了。」
「他这位置,说稳,其实完全不稳!」
「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些过错,而被废了太子之位。」
「正所谓,人非圣贤孰能无过?」
「只有千日做贼,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。」
「于是乎,牙一咬,心一狠,一碗药,借着赵光义本就生病的由头,给他送走了!」
「二月辛丑,帝不豫。」
「也就是说,从这时候,赵恒应该就下药了。」
「不过,此时的下毒技术,肯定还没有达到明朝那个水平。」
「光下砒霜,立马让人死倒是可以,但想要不被查出来,这砒霜肯定是没办法下的,只能在汤药中想办法,反正,按照当时的技术,应该是比较麻烦的。」
「所以,一直过了一个多月,赵光义才总算不行了!」
「而在这个期间,还发生了一件事。」
「就在赵光义驾崩的前一天,也就是赵光义病重的时候,又是那个王继恩开始搞事情了。」
「他联合李昌龄丶胡旦丶潘阆等人,打算立赵元佐为帝。」
「当然,也有说要立赵德昭的次子赵惟吉的。」
「不过,立谁为帝不重要。」
「从这一点来看,哪怕赵恒当了皇太子,朝中还是有人打算册立别人。」
「就如同当年的赵光义被王继恩拥立一样。」
「他打算继续效仿当初,拥立别人为帝。」
「在知道寇准可能支持赵桓的情况下,就专门喊了另一个宰相吕端前来商议。」
「但他们不知道,吕端,也是赵恒的人。」
「赵恒当太子的时候,对这些宰相啊,宾客啊等都礼遇有佳,这吕端早就是太子的人了,找吕端来商议,无疑是找错人了!」
「果不其然,吕端在得知情况有变的时候,赶忙派人去催促赵恒入宫。」
「这才有了赵恒登基上位!」
「赵恒也是惊险,他本以为万无一失,以为皇帝死了,自己妥妥的就是皇帝。」
「但他估摸着也没想到,还有王继恩想要拥立赵元佐一事。」
「如果不是找来吕端,而是秘不发丧,直接请赵元佐来,他就算是太子,也可能被拿下。」
「好在,他运气好,否则宋朝的第三位皇帝,就不是赵恒,而是赵元佐了!」
这一刻,秦镇一口气说了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