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,待刘彻下诏,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,主父偃有负圣恩,更意乱科举之制,为正法典,也为让天下知,科举的公正公平,斩主父偃及相关行贿,以及操作冒名顶替之辈。
同时,一应相关的官员因为监督不力,竟然闹出冒名顶替考试这样的恶性事件,无一人能够逃过,皆被夺其官位。
这样的惩罚,谁人看在眼里不得不承认,真是痛快呢。
大汉朝推行科举的初心是为了显示一定的公平性。既然如此,就该让天下的人都知道这回事,唯有如此,也才能杀一儆百。
与之而来还有一条公告。针对刘挽当日提出的状告之策,于各州县内设鸣冤鼓,不仅如此,但凡若是遇上官员不作为,或者有人胆敢阻拦百姓告官者,可入长安城内,刘彻已然在汉宫城前设下登闻鼓。
登闻,登高而令天下闻,刘彻显然是下定决心不会轻易放过胆敢乱大汉者。
由此也让无数人恼那惹事的人。
都知道刘挽不好惹,知道不好惹,一个个尽去惹她干嘛?
刘挽都已经放出话,谁要是敢让大汉不好过,她就一定会让对方不好过,偏一个个觉得他们聪明,他们能拿捏住刘挽。怎么样了现在?踢到铁板了吧,尝到苦头了吧。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,越发的不可收拾,现在好了,本来刘挽提出没有落实的事儿,全都一样一样落实了。
李蔡这个丞相忙得脚底都冒烟了!
因上回他们一个个拖延不肯议事拿章程的事儿,被刘挽提议贬官,现如今刘挽都放了话,但凡他们要是不想大汉好,不乐意当大汉的官,别怪她手下无情,把他们全都干掉!
那,纵然相当的不情愿被刘挽套上枷锁,最终也不得不配合。毕竟,谁也不敢保证刘挽有没有后招,万一要是有,他们怎么办?
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事实是,他们真没办法和刘挽来硬的。先前刘挽从来没有表现出这样的一个态度,他们觉得刘挽是个讲理的人,相对于讲理的人,一来二去的他们难免有些失了分寸,然后他们就迎来了刘挽一记重击。
没有人敢试刘挽会不会敢动手,毕竟,那可是要命的事,闹不好一家子绝户。
而且,因为这层顾忌,针对刘挽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新的政策,刘彻落实的新政,他们都不敢吱声,生怕不小心说错了话惹怒刘彻,刘彻可跟刘挽不一样,刘挽放个狠话而已,一但刘彻动了某个念头,呵呵。。。。。。
是以,各州县都开始落实击鼓鸣冤的事儿了。
刘挽尤其让人专门去落实,怎么说她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,既有心广开言论的人,也得有相应的监督的存在。诸子百家,其实刘挽这些年提拔的人不在少数,刘挽闷不吱声,也没有人知道那些人跟她有关系没关系。可是,刘彻那儿是相当的有数。
“人既然有用,更应该安排。你辛苦把人教出来,难道要放置他们生灰?”刘彻有时候的态度也是让刘挽不知如何评价才好的。
毕竟这生怕刘挽舍不得用人的样子,刘挽感慨万千。
真,刘彻这个性子,你要是在他心上,定然是这世间最好的人。
刘挽为难的将人员名单给刘彻递上去,认真无比的道:“早年我建议过父皇,权利应该分散,不宜集中。御史负责参人吧。监察的事交由别的人来负责。”
这话刘彻不是第一回听,也算见识过刘挽这番建议的好处。
这个时候刘彻想到了三省六部,三司。
“趁现在他们这些人都对你心存畏惧,按你说的办。”刘彻如此的回答,“细节处该如何落实,你的目的须达到。只要能达到你的目的,朕不会管你用的办法。”
明晃晃的放权,叫刘挽听得心惊不矣,颤声的答道:“我会遵纪守法。”
此话听得刘彻笑了!
遵纪守法这四个字对多少人是不存在的,尤其是姓刘的皇氏中人。
独独一个刘挽,多少年了,刘彻从来没有见过刘挽做过任何违法乱纪的事。她似乎并不认为自己作为大汉的公主,生而得到一些特权,自该挥霍。
“你可以不必对自己要求如此的苛刻。”是的,刘彻是真希望刘挽可以松一松,饶是刘彻过来了这些年,也曾有紧绷的时候,他能明白一直紧绷的状态有多累。
现在,刘彻认为刘挽可以适时的放松放松。
“我不敢。”但,刘挽敢吗?
read_xia();